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旅游市场火热,消费内容、场景丰富多样。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八天假期,国内游出游人数达到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同比增长129.5%。如果换算一下,这个假期每天有1亿多人次出游。
深度游受青睐 旅游消费恢复强劲
下面,通过大数据来盘点一下这个假期出游的相关情况。
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借助通信服务、算力网络,对全国用户漫游、通信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从9月29日至10月6日,各地旅游人数和相关消费均大幅上涨。其中,短途游热度不减,中长途游持续升温。200公里以内的短途游占比达到38%;200—500公里的中等距离出游占比32%;500公里以上长途游占比为30%。从游客出游天数上看,3天及以上的出游人数占比最高,达到60%。聚焦这部分人群进一步分析发现,到访1个城市的人数占比为65%,说明深度游越来越受青睐。
旅游消费向“三区一圈”集中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旅游消费向“三区一圈”集中,“三区一圈”指的是旅游景区、度假区、街区和商圈,这些区域成为客流最集中和消费最大化的旅游休闲新空间。
这个假期,北京、杭州、上海、苏州等地成为城市漫游这种旅游方式的热门城市,博物馆、景点、街区等积极推出特色活动,古镇老街里的“慢时光”方便游客享受家门口的“美好与诗意”,在街头巷尾,寻找城市腔调,享受都市美好休闲生活。
日趋完善的城市绿道、主题乐园、文博场馆,也为城市假日旅游消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提供了更多美好生活新空间。城市漫游带动城市街区和商圈热度维持高位,游客消费热点由交通、住宿、景区门票等领域转向购物、娱乐、餐饮等领域。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销售平稳较快增长
商务部昨天(10月6日)发布消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销售平稳较快增长,绿色、健康、智能类商品销售增长明显,个性特色、互动体验型服务消费持续升温,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前七天,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
假期前七天,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94.7%,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64%。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饮料、金银珠宝、通信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汽车、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左右。一些电商平台新风空调、节能热水器、智能扫地机等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部分家居卖场智能及定制家居产品热销。
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两成,重庆、杭州、武汉同比分别增长30.3%、19.3%和16.3%,团圆家宴、亲朋聚餐、婚庆喜宴等成为餐饮消费热点。
假期前七天,全国200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油、肉类、禽蛋、蔬菜、水果库存充足,粮食、食用油平均价格与节前一周基本持平。
银联网络住宿交通交易增幅居前
中国银联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前七天银联网络交易活跃,从日均交易金额看,住宿行业同比增长约50%,交通行业同比增长20%,影视娱乐行业同比增长超过10%。此外,中秋国庆假期前七天,境内游客使用银联卡在境外商户刷卡日均交易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3倍。餐饮、免税店、百货商场等场景增幅居前。
截至今日零时 国庆档电影票房超27.3亿元
电影票房方面,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天(10月7日)零时,2023国庆档电影总票房超27.3亿元,总观影人次超过6479万,总场次超352万场。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多部国产新片集中上映,为观众带来多元化的观影选择。
旅游消费新风尚 折射经济新活力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出游热情集中释放,享便利、重体验、爱运动等等,这些掀起的消费新风尚如何折射经济新活力?来看专家的分析。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整个假期,城乡居民的出游意愿和旅游消费一直维持在高位运行,创造了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上最高的旅游热度,平均下来每天有超过1亿人的出游。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度过了一个安全、平稳、祥和、欢乐的中秋国庆假期。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艺术和旅游的融合变得越来越丰富,再加上我们今年就还有一个特点,“体育+旅游、艺术+旅游、音乐+旅游”越来越多了。广大游客出游的时候,在旅游目的地,消费的内容场景是愈加丰富,无论是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多样化和个性化构成了这个假期旅游消费非常突出的特征。
这个假期,日趋完善的城市绿道、主题乐园、文博场馆,为城市假日旅游消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提供了更多美好生活新空间。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从风景到场景转型的过程当中,不要觉得城市只是钢筋水泥,城市集中了最有创造力的、最先进的文化商业的要素。我们会突然发现,我在一个城市待这么久,原来不了解这座城市,每天匆匆忙忙上班,匆匆忙忙下班,放假了就出远方了,我们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东西没了解,这是一个深层的逻辑,就是美好生活从身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