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评社香港8月28日电/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助理研究员、区域国别研究博士后张屹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7月号发表专文《欧洲经济危机治理的路径与前景分析》,作者认为:在欧洲经济面对疫情与俄乌冲突的双重打击下,政治价值的考虑不得不让位于经济发展的现实压力。在法德等国高举“战略自主”政治口号的同时,并不能完全阻断全球供应链。早在欧元区成立之初,欧盟试图通过《稳定与增长公约》来约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规模,降低和避免成员国的违约风险。然而在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的巨大压力下,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在目标和执行两个方面的脱节,向来是欧盟的顽疾。从另一面来看,欧盟框架下的绿色转型不断完善,新监管规则不断出台,这对于企业的门槛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于中资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内容如下:
一、受疫情与能源危机冲击后的欧洲经济
在碳中和战略实施、人口老龄化严重、新旧能源交替等大背景下,欧洲通胀在货币超发带动下已处于上行周期中,俄乌冲突以来欧洲的能源、粮食问题进一步凸显,通胀迅速攀升,居民财富受到侵蚀,欧元区超预期加息引发市场对欧洲债务负担加重的担忧。①自2019年底疫情冲突叠加2022年俄乌冲突,欧洲的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达到了几乎史无前例的糟糕。以受冲击最为惨烈的德国为例,德国经济本已在近几十年来已经进入深水区与高通胀。疫情后的欧洲经济复苏由于俄乌冲突而减速。
由于疫情对供应链带来的瓶颈,欧洲经济复苏一再被中止。政府对经济的刺激方案具有通胀的副作用,能源危机造成了价格上行压力。俄乌冲突在供应端和需求端两方面影响着欧洲经济。俄能源供应对欧洲经济结构具有关键性影响。
2022年德遭遇40年来最高通胀率6.1%,假设完全中断俄天然气供应,这一数字将到达7.3%的二战以来最高值,②与此同时,失业率也居高不下。